目前國內的不良反應管理主要信息發(fā)布途徑為《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藥物警戒快訊》《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等方式。對于發(fā)生較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通過開展評價,采取修改說明書、限制使用,直至撤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等手段。對于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物批次,CFDA將問題批號產品全部召回,并且停止產品銷售,徹查藥品質量問題原因,針對查明的原因進行整改;在未查明原因、未整改到位之前不得恢復銷售。
隨著全生命周期管理相關政策的推動,CFDA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容忍度將越來越低。
三類注射劑常被點名
據悉,CFDA近年來對41個藥品發(fā)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對344個藥品發(fā)布《藥物警戒快訊》,修訂了80個藥品的說明書?!端幤凡涣挤磻畔⑼▓蟆分饕槍Φ氖窃谖覈幤凡涣挤磻獢祿毂O(jiān)測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藥物警戒快訊》更多是針對國際各國藥監(jiān)所發(fā)布的藥品不良反應公告的匯總。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注射給藥占比50%以上。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注射給藥占比更是高達80%以上。
整理數據后發(fā)現,大多數上了《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的注射劑都會要求修訂說明書,說明書主要完善的內容為警示語、不良反應、禁忌等相關信息。進入《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的注射劑主要是中藥注射劑、多組分生化藥注射劑和抗感染藥注射劑。這三類也是歷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中常常被點名的品類。
其中,《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統(tǒng)計發(fā)現,化學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表現多為皮疹、瘙癢、惡心、嘔吐、胸悶、過敏反應、頭暈、心悸、寒戰(zhàn)、發(fā)熱等;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表現多為皮疹、瘙癢、胸悶、惡心、心悸、寒戰(zhàn)、過敏反應、頭暈、嘔吐、呼吸困難等。
注射劑面臨洗牌
工藝核對、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不良反應監(jiān)測制度升級,所有涉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都是影響注射劑存亡的政策。
CFDA目前已建立通過日監(jiān)測、周匯總、季度分析等方法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的制度。未來,將由過去的醫(yī)療機構報告不良反應/事件制度,改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主體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制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將承擔所生產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責任,并根據不良反應/事件提出完善質量控制措施,提出修改說明書及標簽申請。
目前,在全國不良反應報告數據中,來自企業(yè)的報告僅占1.4%;醫(yī)療機構對不良反應報告還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已注冊的1500余家三級醫(yī)療機構中,近半數處于“零報告”狀態(tài)。未來,醫(yī)療機構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將進入常態(tài),企業(yè)亦要建立藥品不良反應管理部門收集相關數據。
CFDA力爭用5~10年時間基本完成已上市注射劑再評價工作。通過再評價的,享受化學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相關政策。療效一致性評價目前是分批進行的,首批開展了基藥289個口服藥。注射劑的再評價也有可能分批進行,首批要求進行再評價的注射劑有可能是基藥或醫(yī)保目錄的注射劑品種,也可能是急需提升質量、常被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的注射劑品種。
鑒于注射劑的用藥渠道主要為醫(yī)療機構,進入再評價目錄的注射劑如果沒能按期完成再評價,就只能退出市場。相較于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口服藥產品還可以在藥店渠道銷售,注射劑再評價對行業(yè)的洗牌效應更大。
對于一些原研藥未在國內上市但首仿藥已上市且獨家的注射劑來說,國內的競爭對手將要按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新三類注冊啟動新三類臨床,若參比制劑在國外很難買到,則有望享受5~10年的市場獨家獨占期。政策為此類產品提高了競爭壁壘。
展望<<<
化學藥注射劑方面,從企業(yè)參比制劑的備案情況看,不少注射劑已開始啟動相關研究,以抗感染類藥為主。
中藥注射劑以往雖然常常被列入不良反應通報名單,但并不影響其銷售。而如果CFDA調高不良反應安全隱患的標準,那么中藥注射劑被召回以及暫停生產、銷售和使用的風險就會提高。因此,生產企業(yè)應盡快啟動質量研究,例如結合批準上市時的研究情況、上市后跟蹤研究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開展產品成分、作用機理和臨床試驗研究,評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提升質量標準。
來源:醫(yī)藥網
來源:醫(yī)藥網